第八十七章 经义共鸣!-《书生陈少君》
            
            
            
                
    第(2/3)页
    陈少君如果只是为了获得力量,贪图悟性,提升的便利,护经人是不可能让他通过的。
    不过陈少君用了一点小智慧,把文冕和孔圣先贤关联在一起,把获得文冕说成是获得智慧,追求学问的一种方式,老者如果否定陈少君的理由也等于否定诸子先圣,这是绝对不可的。
    老者正是看破了这一点,所以才说他狡黠小智。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第一道题陈少君算是过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后一道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儒?什么又是儒道?”
    说完这句话,老者盯着陈少君,一改之前的态度,神色变得严肃无比。
    大殿内的气氛也陡然变得凝重无比。
    “居然是这个。”
    陈少君神色一怔,随即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低下头,沉吟不语。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为什么之前那两名才气出众的儒道子弟会说这一关这么难了。
    什么是儒,什么是儒道?
    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就算是宗师大儒,也不敢轻易回答。
    而且每个人对于这两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即便先贤诸子,也是如此。
    先贤诸子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对于儒道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自成一派,如此方才称之为“子”,称圣称贤。
    这是最简单的问题,同时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就好像皇帝在朝堂上问大臣,什么是君,什么又是皇权一样
    回答的好也就罢了,如果回答的不好,甚至被革除儒藉都有可能。
    “什么是儒?儒家的精义是仁义礼智信,不过这和儒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这一刹那,陈少君思绪起伏,突然想到了很多。
    很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就好像他上辈子是仙人,但这辈子却转世重生,投身到了儒道世家。
    陈少君学习儒最开始的目的是因为儒道精神是诸天万界修炼精神力最强的法门,只有最强大的精神力,才能在武道上达到更高的成就,并进而最终救出师傅,从这一点来说,他最初的目的毫无疑问是带有功利心的。
    但真的是如此吗?
    这一刹那,陈少君想起了孔圣先师,以及历朝历代的诸子先圣。
    如果说自己的目的是带有功利性的,那先贤诸子呢?仅仅是追求智慧,感悟天地吗?
    那感悟天地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儒家讲究有教无类,教化世人,开启民智。
    然而儒道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极为昌盛,早已实现了教化世人的目的,那儒道之路是否就此结束,如果真是如此,那后世的圣贤又作何解释?
    而后世的儒者追求的又是什么?
    如果说先贤圣人是大公无私,追求的是教化世人,那圣人教化下的世人追求的又是什么呢?难道说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和先圣一样,跟着教化世人吗?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一瞬间,陈少君皱起了眉头。
    这个问题陈少君之前从未思考,但是当真正面对的时候,才陡然发现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儒者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呢?”
    陈少君喃喃自语,陷入了思考。
    大殿里一片寂静,老者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默默等待着,并不着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