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三瘸子他大嫂-《那年1981》


    第(2/3)页

    加上老太太七十多岁的人了,就是动手术接上,到底能不能愈合,这个医生也不能保证。

    但是现在别没有好办法,只能动手术接上,听天由命。

    如果有人造的,给换一个人造的当然好,可惜现在没有。

    母亲动完手术,待了十多天,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回家养着,到时候来复查看看再说。

    就是母亲出院的去向问题,老歪的大嫂提出一个让任何人都想不到的问题,把老歪给难住了。

    大嫂家以前是真正的地主。

    有人说地主家的闺女,不好伺候。

    大概是强势惯了。

    嫁到这村,大集体的时候就是喜欢见缝插针的多吃多占,混不讲理。

    单干了以后,也是相当自私,喜欢占小便宜,甚至占不到便宜就感觉吃了亏,时常跟左邻右舍闹矛盾。

    人品很是一般。

    大哥因为娶的是地主家的女儿,感觉人家原来很高贵的样子,所以比较惧内。

    什么都听老婆的。

    老婆如何言行,不但不管,还言听计从地随着。

    家里就是阴盛阳衰的态势。

    老歪没摔断腿之前,大嫂对这个小叔子态度一般。

    后来老歪被马车砸断腿,成了残疾人,在村里外号三瘸子。

    不但村里人这么叫他,连大嫂跟外人也这么叫。

    这个小叔子残了,基本就是个光棍。

    又残又光棍,很下等的人。

    大嫂以其为耻。

    不但发自内心地看不起三小叔子,而且生怕外人不知道她这种心理从而显得她很低级。

    于是有意识地表现出对小叔子的不屑。

    无论在外人还是三小叔面前都是这样的态度。

    三小叔腿残了,又不是脑残,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嫂子既然歧视他,他也尽量离得远一点。

    省得拖了全家人身价的后腿。

    大嫂这样对待他,他的侄子侄女也这样的态度对待三叔。

    要不然为什么要常常强调“家风”这个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以父母的言行为标准,在对父母的崇拜和模仿中成长起来的。

    至关重要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

    三叔是个下等人,侄子侄女们就认为应该被歧视,如果对他表示尊敬就是对自己的侮辱。

    这就是孩子们从小形成的价值观。

    他们看不起这个三叔,同理可得,对于三叔坐山招夫过去的梁家河的那一家孤儿寡母可怜虫,大嫂一家当然只能是妻以夫贵地表示歧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