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头三脚难踢-《那年1981》


    第(2/3)页

    建东文化不高,愣是让自卑给逼得极有经济头脑,还用很哲学的话给表达出来。

    大哥对建东的自卑提出批评,但是对他的经济头脑做出表扬。

    他肯定了建东的说法。

    二叔用一个修汽车的摊子,付出修汽车的费用,去挣自行车的钱,这是错误的。

    刚开始干没有生意上门,用修自行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大仓最终决定还是要推二叔一把。

    一开始二叔决定到县城来修轮胎,这是他自己的眼光。

    大侄子表示欣慰。

    因为二叔的眼光是准确的。

    这个时候县城没有几家修轮胎的,那些开车的坏了轮胎,想找个补轮胎的地方很困难。

    也就是说,这个年代不管是衣食住行所有的产品,还是饭店啦,维修啦什么的服务行业,都是求大于供。

    生活相当不方便。

    二叔这个时候进城修轮胎,那是相当有前瞻性的。

    填补了市场空白。

    于是大侄子表示支持二叔的想法,给了二叔精神的支持。

    因为开轮胎门市要买很多工具,还要进生胶、内胎,外胎等等,需要不少资金。

    二叔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但是进城开门市,瞬间发现自己好穷。

    这些年手里攒下那万儿八千的,对于开一个门市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大仓还借给了二叔几万块钱。

    也没有借给他很多。

    因为他不想什么都给二叔包办,让二叔和建东感觉做生意真是太简单了。

    所以借给二叔钱,帮着二叔开业以后,他就很少去二叔的门市。

    到底能不能做好,这需要爷俩自己去摸索。

    就像小鸡出壳一样,只有自己啄破蛋壳的小鸡才更强壮。

    可是大仓没想到爷俩遇到困难,一个饥不择食,开始修车子,另一个面对困难,产生了逃避的心理。

    这些都是错误的。

    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现在修轮胎的很少,但是县城这些车辆,在他们爷俩来开门市之前,轮胎终究还是有地方修的。

    对于新开的门市,太多的司机不知道,即使有司机发现这里有修轮胎的,但是目前他们还没有修轮胎的需要。

    也就不用上门。

    干什么生意都是这样,头三脚难踢,刚开始干,需要顾客对你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只是二叔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算一算爷俩在这里租房,拿着各种费用,每天费用也不少。
    第(2/3)页